新闻资讯News and information

GIS助力人类健康研究: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行“健康GIS”论坛

2015-07-23

    2015年7月6日上午九时,“健康GIS”论坛在资环楼148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地理系副教授施迅博士、美国南佐治亚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屠威博士、复旦大学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副教授张志杰博士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李治洪博士等四位专家做主题报告,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敏教授主持论坛。
    刘敏院长首先简要介绍了几位老师的基本情况和研究方向,代表学院对几位老师的远道而来表示感谢。刘敏提到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学科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包括人类健康。GIS与流行病研究,疾病防控,疾病风险评估有密切的联系。作为地理学科的老师和同学,有必要了解GIS在多个学科中最新的应用和进展。此次健康GIS论坛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是一次学习GIS与学科结合最前沿成果宝贵的机会。

刘敏院长介绍主讲人

施迅副教授

    首先,施迅教授做了题为绘制疾病分布图的基本原理的报告。施迅教授提到疾病分布图的绘制,尤其是针对与环境要素有关的疾病或慢性病的地理制图,是对疾病的地理分布进行分析,寻找疾病的高风险区,对致病因素提出假设的基础。疾病分布图的绘制往往涉及较复杂的因素,如人口的数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迁移、生活方式、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状况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GIS的发展以及基于现代数量地理学的空间统计学方法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施迅教授讲到,针对行政边界的统计方法出现的小数问题,不确定性等问题,采用核密度估算是一种相对好的解决手段。施迅教授以新罕布什尔州流行病研究为例,详细讲解了疾病分布图的基本原理、方法、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屠威副教授

    接下来屠威教授作了题目为利用层次模型方法估算街区社会经济情况对于早产婴儿风险的影响——以美国佐治亚州为例的报告。屠威教授首先简单介绍层次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在健康地理学上的应用,层次模型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病学研究范式(paradigm),个体的危险因素研究(individual risk factors studies)和生态学研究(ecological studies)结合起来,能减轻健康地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两个棘手问题,所谓的生态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和原子谬误(atomic fallacy),对于研究结果的负面影响。接着屠威教授用美国乔治亚州早产婴儿风险的一个实例研究来具体说明了层次模型的建模,对模型输出结果的解释,并且探讨了如何利用模型结果来帮助制定和完善预防早产的措施的政策。
张志杰副教授

    来自复旦大学的张志杰教授为大家做了非参数分析技术在疾病聚集性分析中的应用:以血吸虫病为例。张教授提到,空间流行病学是继经典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之后流行病学新的分支。空间流行病学中的一个热点是疾病的聚集性分析。张教授以血吸虫病为例,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的介绍了利用核密度估计等非参数分析方法解决疾病“聚集”的问题。在张教授的报告中,流行病学概念与地理学、统计学巧妙的结合尤其精彩。
李治洪副教授

    最后李治洪教授为大家做了题目为共创GIS平台建设及其在健康GIS中的应用浅议。李老师提到,关于人类健康的研究与GIS技术的结合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地理数据共享与地处理协作,GIS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可靠的数据,也是未来GIS发展的趋势。李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GIS平台——ECNUGIS,平台提供了在线创建编辑地图,查询与统计分析,在线制作专题地图,在线构建地理计算模型等丰富强大的功能,并做了精彩的现场演示。



© 2017 华东师范大学版权所有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箱:gis@geo.ecnu.edu.cn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资环楼322室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4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