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News and information

中科院刘丛强院士受邀做客我校“焕庸地理大讲堂”并作精彩学术报告

2019-05-27

       2019年5月20日上午9点,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院士受邀做客我校“焕庸地理大讲堂”,在闵行校区河口海岸大楼B101报告厅室作了题为“表层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刘敏教授主持,周立旻教授,杨毅教授,国家杰青王格慧教授,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杰青侯立军研究员,余柏蒗教授,紫江“双百”研究员吴电明、史贵涛、高红凯、韩平、李超、郑艳玲,以及尹国宇副教授等地学部近百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
image001
刘丛强院士做客“焕庸地理大讲堂”

 image003

刘敏教授主持报告现场

 image005

学部近百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交流

       刘丛强院士以“全球变化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大讲堂的开篇,指出当前的酸雨、城市化、全球碳排放等人类活动正深刻改造着环境,社会与自然变化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核心驱动因素。气候变化、生物圈整体性丢失、陆地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改变等四个行星边界已经被人类所跨越,表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已超越国家边界并上升到了全球尺度。这也预示着地球进入了全新的“人类世”时代,即:一个人类与环境高度相互作用的“全球变化”的时代。全球变化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因此,联合国于2015年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会议,一致通过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变化。
       然后,刘院士提出了正确理解“地球系统科学”的内涵,需要同时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方面着手,深刻认识“人-自然环境”复杂动力学过程和“社会-生态”耦合系统。刘院士进一步将地球系统划分为“表层地球系统”和“深层地球系统”两部分,提出“表层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超越了学科边界、专门研究地表各圈层所构成的整体系统的运行规律的科学,旨在深度理解表层地球系统动力学过程和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最后,刘院士指出,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充分发挥“表层地球系统科学”在自然、社会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多因素驱动以及多圈层耦合方面的综合优势,促成全球合作,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
       刘丛强院士整场报告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从学科前沿角度讲述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演变,强调了未来多学科交叉的重要性;从学科战略地位出发,对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启示意义。
       报告结束后,刘敏教授对刘丛强院士出席“焕庸大讲堂”表示再次感谢!在报告交流环节,王格慧、侯立军、余柏蒗等在场师生踊跃提问,针对“复杂的地球科学系统需要哪些研究手段”、“如何在开放系统中认识研究”等地学领域难点、热点问题,与刘丛强院士进行了热烈地互动与交流。刘院士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结合微观与宏观手段,逐一做了详细解答。最后,刘院士参观了新楼,与部分在场教师合影留念。
       本次学术报告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次与地学领域内顶级科学家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开阔了学术视野,促进学术共享与交流,加深了大家对“地球系统科学”的认识和理解。本次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地理学最高讲坛——“焕庸地理大讲堂”在地学领域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推进作用。

 

 image007

image009

image011

报告现场讨论

 image013

部分与会老师合影

       刘丛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首批“百人计划”,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资助,1998年任国家攀登项目首席科学家,2006年任“973计划”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首席科学家,2016年当选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2017年当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通讯院士。主要从事地表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焕庸地理大讲堂”是以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焕庸先生的名字命名,旨在邀请国内地学领域大师前来交流的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最高讲坛。自2014年开讲以来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 2017 华东师范大学版权所有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邮箱:gis@geo.ecnu.edu.cn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500号华东师范大学资环楼322室

邮编:200241

电话:021-5434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