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刘敏院长等一行赴中国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的北端点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出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主持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 “‘胡焕庸线’时空认知:聚焦‘总理三问’二期学术研讨会暨院士工作站成立大会”。
自1935年胡焕庸先生在《地理学报》第二期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提出著名的人口分界线“瑷珲-腾冲线”(胡焕庸线),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发现,“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比例,与75年前相差不到2%,该线表现出持久的稳定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自2014年以来在不同场合多次询问胡焕庸线的稳定和突破的问题。相关专家归纳胡焕庸线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
针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关于胡焕庸线的“三问”,中国科学院遥感和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华东院士组建了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胡焕庸线’时空认知的研究团队,并于2017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了中科院学部咨询项目“‘胡焕庸线’时空认知:聚焦‘总理三问’”学术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对胡焕庸线上若干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并形成一系列具体研究问题。本次会议是对相关“胡焕庸线”问题研究的初步总结,并提出从“胡焕庸线”扩展到“胡焕庸线带”的研究路径,即打造贯穿胡焕庸线的中国美丽中脊带的构想。此外,来自中国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围绕胡焕庸线的总理三问,从不同学科背景出发展开交流和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是胡焕庸先生长期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单位,自1953年胡焕庸先生调到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以来,开始他在上海的长达4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胡焕庸早年赴法国进修,受法国学派的影响,归国后致力于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在1981年以后,胡焕庸担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除了长期以来关注人口地理的研究,胡焕庸先生长期担任大学本科的亚洲自然地理和欧洲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从人地关系角度研究人口问题成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地理的特色。
在本次会议上刘敏教授做了题为“胡焕庸线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地理学人地关系耦合的视角,阐述了未来胡焕庸线的稳定和突破需要从地理学“水、土、气、生、人”等多角度多领域进行综合研究。学院一些研究者从农业、水资源、环境、人类生态足迹等多研究领域对胡焕庸线稳定性的科学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通过与美国哥伦比亚地球研究所的合作,展开结合不同“发展/减排路径”下中国人口的时空变化研究,这将为揭示胡焕庸线该不该突破、能不能突破,如何突破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
"瑷珲-腾冲线”学术研讨会现场
刘敏教授做“胡焕庸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报告
刘敏教授与参会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