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午,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委与崇明区绿华镇党委 “四史”联学联建座谈会于崇明生态研究院举行,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段玉山、崇明生态研究院副院长赵常青、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院长周立旻、崇明区绿华镇党委书记朱晓平、党委副书记顾佩、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施小忠,崇明区绿华镇党群中心代表、企业代表、党支部代表以及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党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挂职)罗艺主持。
崇明区绿华镇党委书记朱晓平致辞,他回顾了双方合作进程,感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绿华镇做出的贡献。朱晓平指出,学院师生多次对绿化镇进行考察调研,尤其是地理学院李山老师,深入参与乡村振兴及新乡贤文化建设,并对当地的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目前,绿华镇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需要更高层次和更大视野的专家进行指导,尤其是文旅产业和体育产业,这将是绿华镇未来发展的重点和亮点。朱晓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联学联建进一步巩固双方共建成果,开创绿华镇的十四五大业。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段玉山致辞,感谢绿华镇党委在合作共建中提供实践平台。段玉山指出,绿华镇具有很好的生态建设基础,希望双方能在科学研究、文化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尤其是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发展方面。段玉山强调,学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精神,力争把科技成果应用在绿华镇的发展建设中。随后,段玉山向崇明生态研究院为两双合作提供的平台与支持表示感谢,此次座谈将为今后新的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起点。
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协同育人支部党员王丹赫同学展示了该支部的“极地精神”。王丹赫同学作为学校第一位参加南极科考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参加中国南极第36次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感悟,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极地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深深地责任感和承担的历史使命。
绿华镇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陆莉莉阐述了绿华镇的“垦拓精神”,她介绍了绿化镇的发展史,描述了绿华镇由一片白茫茫的芦苇荡改造成一个风情小镇的艰难拓荒史,展示着垦拓人的艰苦奋斗和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
随后双方进行深入文化共建探讨。绿华镇党委副书记顾佩书记指出,绿华的生态和产业发展不断进步,但文化建设相对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希望双方能就文化共建方面开展活动。顾佩介绍了绿华镇“十四五”规划的概况,并就双方开展文化共建提出了设想,谈及绿华镇能够提供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平台,而高校能够提供走出社区、走向课堂的环境,这是一个很好的优势互助、交流学习的机会。
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科生协同育人党支部书记史贵涛教授作为南极科考专家,向与会人员分享了极地精神的内涵“爱国、求实、创新、拼搏”,介绍了我国南极科考的背景与历史,鼓励所有人追求探索、勇于实践、拼搏进取、团结协作,把南极精神带到学习工作中。
文化共建探索中,双方表示,“极地精神”和“垦拓精神”异曲同工,都彰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共产党员人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应当被传承和弘扬。2021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同时也是崇明垦拓精神50周年,双方以文化育人为契机,全力合作共建,以更好的姿态总结过去成就、迎接未来挑战。
赵常青、周立旻、李山、施小忠分别就凝练双方文化内涵、学院科研项目在绿华镇的对接与转化、绿华镇旅游文化建设以及我国前沿技术开发等方面发表意见,与会其他人员纷纷发言。
最后,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党委赠予绿华镇党委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的船模。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充分体现了我国科考科考事业的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