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News and information
2020-11-02
部分参会专家合影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杜培军教授围绕“城市遥感学术研讨会:昨天、今天和明天”作了主题报告。作为“城市遥感”研讨会主要发起人,杜培军教授从“城市遥感”研讨会的国家需求和国际趋势角度讲述了研讨会的源起,并介绍了前两届研讨会的历史沿革,最后对“城市遥感”研讨会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和规划。
杜培军教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锋研究员作了题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主题报告。陆锋研究员从城市GIS研究价值、我国城市GIS发展、数据处理技术进展和智慧城市技术瓶颈四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过去四十年我国城市GIS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思考,指出在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力耦合以及学科的深度与广度交叉融合是智慧城市面临的两个技术瓶颈。
陆锋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晋教授作了关于“亚像元制图的面积统计偏差:误差产生及其纠正方法”的主题报告。陈晋教授对遥感土地利用制图中的亚像元分类与矫正作了详细的介绍。在大范围中低分辨率土地利用制图过程中,很少关注到软分类中的面积统计偏差问题,陈晋教授提出了通过抽样的数学矫正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取得了非常有效的实验结果。
陈晋教授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刘良云研究员作了题为“全球30米地表覆盖精细分类——定量遥感与动态更新”的主题报告。针对全球地表覆盖制图的目标,刘良云研究员提出了从全球30数据集(Landsat Datacube)构建、产品算法与对比验证、全球时空地物波谱库(GSPECLib)建立的一套方法体系,并生产了全球30米地表覆盖产品(GLC_FCS30)。
刘良云研究员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培军教授作了题为“一种基于Worldview-3数据的城市塑料指数”的主题报告。城市中的各种类型的塑料产品在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对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李培军教授利用Worldview-3卫星数据,构建了归一化差值塑料指数(NDPI),该指数能很好的识别和提取城市塑料表面,为监测城市塑料产品的使用和变化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遥感方法。
李培军教授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韩波研究员就“5米光学01星总体设计及在轨应用”展开了介绍。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需求,韩波研究员详细介绍了国产的5米光学01星传感器设计和产品参数,展示了其在全国多个试验区的验证和应用情况,强调了国产5米光学01星的多光谱和高光谱影像在国产高分辨率产品中的优势和重要性,并希望其产品能得到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应用。
韩波研究员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张过教授作了题为“遥感与生活”的主题报告。张过教授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遥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从新闻的角度看遥感,以武汉雷神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在这次疫情中遥感监测与新闻报道的结合方式,并提出需要从新闻学、经济学等新的角度探究遥感的深度应用和学科发展。
张过教授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孟庆岩研究员做了题为“城市热岛效应驱动因子的空间定量化研究”的主题报告。孟庆岩研究员介绍了城市陆表环境遥感是城市绿度、热度、灰度、湿度、亮度等多维度多视角的复合技术体系,并以热度中的城市热岛效应为主题,系统介绍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机制、驱动因子的交互作用等,计算了城市热岛强度UHI,深入探究和总结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作用规律。
孟庆岩研究员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胡德勇教授作了题为“综合利用源清单法和夜间灯光估算全球认为热排放”的主题报告。城市化与城市气候变化等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胡德勇教授以人类活动排放的热量过程为主题,采用能源清单法估算了全球人为热排放通量,并探讨了城市社区尺度的“地-气”能量交换,指出在高分辨率遥感时代,城市遥感应更多地考虑城区下垫面形态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胡德勇教授
31日下午,武汉大学黄昕教授等十六位专家在分会场作了特邀报告。翌日上午,在第三和第四分会场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孙博等十八位青年学者作了线上报告和交流。
第一分会场特邀专家报告
第二分会场特邀专家报告
第三、第四分会场线上报告(部分)
杜培军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杜培军教授指出,相信在各界朋友的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城市遥感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将会有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涌现。
本次大会得到中国知网、《遥感学报》梧桐会直播平台以及地理科学学院“焕庸云讲堂”的直播,会议主会场各平台人气累计超过9000人次,各分会场报告人气均超过3000人次。
直播回放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焕庸云讲堂”的Bilibili账号收看。